大运会场馆使用中的“成都初心”大型体育盛会之后的场馆利用历来都是一个棘手难题。有的出现闲置浪费,有的因经营不善而难以为继,有的却“风生水起”。
成都如何用好用活这些场馆资源,自然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可喜的是成都展现了一种大思路与大格局。
科学布局是前提。在成都大运会的49处竞赛场馆中,除13处新建场馆外,其他36处场馆都是依托已有公共体育场馆、学校场馆、省市竞训基地进行改建。简而言之,成都大运会是尽最大可能地改建,盘活了原有场馆资源,对相关场馆功能进行提档升级。正因为提早考虑到后续的开放利用问题,才为大运会之后的场馆开放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就始终坚持把办赛与营城惠民一体推进,努力让广大市民分享大运成果,共享办赛实惠。据悉,大运场馆累计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超过51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项,近2000场次;依托大运场馆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800余场次,市民体质合格率逐年提升,去年达到94.61%。大运会结束之后,成都进一步提升场馆的开放力度,必将惠及更多的市民群众。
思路创新是关键。大型体育场馆的后续使用问题,不仅仅是向社会开放就了事,而是要有科学的思路,把体育场馆的开放使用与推动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结合起来,既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也促进和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释放体育场馆的自身效应和外溢效应,这是成都的创新思路。
“体育+”的思路,为场馆使用注入了活水。最大可能地满足体育运动,是有效利用体育场馆的基础。成都重点围绕体育运动来开展各项活动,把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吸引到这些场馆中来,发挥各类体育场馆的功能作用。充分利用各类体育场馆资源,举办各类群众性的体育赛事,让体育场馆的功能得到了充分释放。
以体育活动为依托,是释放场馆资源的助推器。把体育与文旅结合起来,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塑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新场景等,把各类体育场馆与各类演唱会、音乐节、音乐剧等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音乐演艺新地标,吸引更多人到成都旅游。显然,成都通过对场馆资源的利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196体育官方app最新地址。
格局视野是重点。用好用活大运会场馆资源,既考验成都统筹帷幄的能力水平,也体现成都的胸襟与情怀。成都将继续承办和新引进大型国际国内、专业高质IP赛事活动,将重点引进世界杯田径赛、世界杯游泳锦标赛、苏迪曼杯、汤尤杯等知名国际赛事和U系列篮球赛等全国性赛事。显然,成都不仅仅把目光放在对市民群众的开放利用上,而且把着眼点放在了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上,这就为大运会场馆开放使用拓展了新空间。
以大运会为新起点,成都迈上发展新征程。从体育运动,到体育产业,从文旅融合,到消费拉动,成都在大运会场馆的使用上可谓用心用力。把大运会的举办与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仅提升了成都的城市形象,而且为成都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