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藏项目筑梦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体育场馆”——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为进一步丰富拉萨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拉萨市文体基础设施水平,2012年起,北京市投入7.59亿援藏资金,在拉萨市柳梧新区开工建设了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项目主要由体育场、体育馆以及独具特色的牦牛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作为北京援建的投资最多、单体规模最大的援藏项目,不仅彰显了北京市对拉萨市的大力支援,更成为了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也以其宏大的规模和先进的设施,成功获得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体育场馆”荣誉称号196体育官方网站。
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后,众多体育文艺活动在这里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拉萨市的文化交流与繁荣。据统计,截至目前,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的接待人次已超过20万。随着人气的不断聚集,周边的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拉萨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激发了拉萨市民对文体事业的热情与参与度。
为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不断调整开放时间。从最初的晚上10点,如今已延长至晚上12点,实现了全年365天无休开放,包括除夕夜等传统节日夜晚,均面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这一举措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健身场所,更成为了拉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牦牛博物馆创馆馆长吴雨初在藏北牧区工作多年,对牦牛及其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与情感。在他看来,牦牛不仅是高原人民的衣食父母,更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萌生了建立一座牦牛博物馆的想法,并得到了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5月,这座独具特色的牦牛文化主题博物馆终于得以建成开馆。2015年5月,牦牛博物馆被授予当地4A级景区称号,2020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成为了展示牦牛文化的重要窗口。
走进博物馆二层,周围悬挂着152个牦牛头骨映入眼帘,这些头骨全部由当地的农牧民无偿捐赠。为了纪念这一份份珍贵的捐赠,博物馆将所有牦牛的名字、生长的海拔高度、主人家的名字以及它们生前所做的贡献,都详细记录在了博物馆的原始档案中。
正如吴雨初老师所言,生活在的人们对牦牛虽然非常了解,但往往因为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现象。正是这位远道而来的汉族“援藏”干部,用他的智慧与热情,将这份被忽略的文化重新挖掘并呈现在世人面前。
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的正式投入使用,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高质量的文化体育活动空间,更成为了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桥梁,极大地加深了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深厚友谊;不仅深刻彰显了农牧民对悠久牦牛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尊重传承,生动展示了牦牛作为高原之魂的独特魅力,更是在党中央深切关怀的引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对口支援的深情厚谊以及北京市等兄弟省市无私援助的共同作用下,各族儿女团结一心、携手并进的生动写照,展现了人民为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繁荣的家园所展现出的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见证了各族儿女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藏ICP备12000031号-1网站标识码:5401000001藏公网安备 102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拉萨市政府网站依托政务服务网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您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实现“一网通办”。
拉萨市“政民信箱”是社会公众通过拉萨市政府门户网站向市政府及市、县(区)各职能部门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的窗口。此栏目既是市政府领导,市、县(区)各职能部门与社会群体、人民群众之间实现沟通的桥梁,也是帮助市政府领导及市、县(区)各职能部门发现和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突出问题的重要渠道,是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措施。真诚欢迎您为拉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对政府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改进的意见。
1、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写信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2、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3、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事项,应当直接向同级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
1、如果您反映和投诉的问题,涉及市政建设、居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请先向问题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得到及时解决。
2、为了您的信件能够准确、快速的转交到具体的责任单位进行处理,请务必做到“一事一件”,避免在同一封信中反映两个或多个无关诉求,此类信件办理人员有权将其设置为无效信件,不予受理并废弃,不再进行短信回复提醒。
3、对于同一账号大量多次重复向同一单位写信反映相同问题,属不予受理范围的,办理人员有权直接对重复信件不予受理并废弃,不再进行短信回复提醒。
4、写信应署本人的真实姓名,不要隐瞒姓名或采用化名、笔名;应当注明本人的具体联系方式,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邮政编码、电子邮件等,以便于国家机关及其信访工作人员同来信人保持联系,使信访事项及时得以妥善解决。
5、写信内容应简明扼要,写明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当事人(包括被投诉方/建议方)、投诉或建议要求,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诽谤、诬告陷害他人。
6、为避免重复写信造成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针对表述不清、恶意言语和无实质内容的信件,办理人员有权将其设置为无效信件并废弃,并保留追究恶意写信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7、信件在转交、告知、答复的同时会发送手机短信通知写信人,写信人可凭用户账号、密码或信件查询编号登录本网站查看信件情况。